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正文

2016青春领袖候选人12号田浩

发布时间:2016-10-28 15:11:33 来源: 浙江在线

 

       姓名:田浩,男。

       1982年8月出生,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桥隧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推荐理由

       2009年,作为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工程——青山湖科技城奠基建设。省交科院作为首批入驻科研院所之一,承担建设浙江省现代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基地重任,并于2012底正式开建,其中,桥梁维护与安全技术实验室便是重中之中,建设重任自然落在海归博士田浩肩上。在借鉴美国里海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同济大学、江苏交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需求,田浩设计建造了全长90米的反力台座,这在全国同类实验室中位居首位。实验室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整体规模在整个华东地区交通运输行业位居第一,填补了浙江交通运输行业缺少大型结构实验室的空白。截止2016年9月底,实验室已经开展各类大型结构试验7项,其中对外承接4项,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委托测试项目等多方面的试验项目。

       自主研发出国内首个轮胎式疲劳加载设备。田浩联合省交科院和同济大学力量,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套轮胎式疲劳加载设备,该设备能真实模拟不同类型车辆对于桥面系、路面系等结构的水平向往复作用,同时竖向可模拟车辆的实际总重,突破了传统疲劳加载设备只能进行竖向循环往复加载的瓶颈,此项设备同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计划在 2016 年底开展第一个疲劳加载试验。

       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创新团队,12人全部为80后。作为领头人,田浩不但带领大家真枪真刀地干,而且始终坚持以协同攻关的精神与重大技术成果作为团队发展的核心支撑。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田浩还根据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特点进行多元化培养。目前,团队已有2人晋升高级职称,1人在职攻读并获硕士学位,4人考取不同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知识结构涵盖桥梁工程、软件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安全维护“尖刀班”的能力在持续快速提升。

 

       曾获主要奖励

       1.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先进个人”的称号;

       2.2015年成为浙江省151人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

       3.2016年成为国家“万人计划”年轻拔尖人才浙江省推荐对象。

 

科研创新追梦不止 做护航桥梁安全的“领跑人”

       

        他是桥梁界的“白衣天使”,默默守护着那些横跨在江河湖海上的大小桥梁;他用精湛的专业技术,为浙江许许多多大桥解决了各种“疑难杂症”。

        浙江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桥隧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田浩,与“桥”结缘, 用不止的科研创新精神,成为浙江护航桥梁安全的“领跑人”。

       与“桥”结缘  “驻守”跨海大桥

       82年出生的田浩,个子高高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对田浩来说,从小到大,桥梁工作承载了他许多梦想和快乐。每当有人赞叹那些他维护过的桥梁时,他的内心总是充满着自豪感和幸福感。

       2011年2月,田浩完成了在美国博士后学业,当时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土木建设方兴未艾,他看到了桥梁工程在国内的潜力和未来空间,本可以留校的他考虑再三后选择回国,来到杭州,进入了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希望在浙江这个桥梁大省学有所用。

       在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工作不到两周,田浩就被派驻舟山跨海大桥现场协助业主单位解决大桥日常巡检养护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此时的他刚落脚杭州,妻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借宿在亲戚家,一切都等着他去安排。他毅然选择前往舟山,别离妻儿。而这一“驻守”,就是两年。

       养护桥梁琐碎而平凡,然而,田浩深知,他肩头使命和责任的厚重。“驻守”并非简单的巡检,而是要时刻解决各类“疑难杂症”。舟山跨海大桥又属于世界级工程,桥梁安全来不得半点闪失。

       当时由于缺少技术分析手段,实时、动态的结构安全情况都不甚清楚。田浩沉下心来,勘现场、查档案、问专家、建模型,经常一干就是到午夜。

       在两年的时间里,他用尽所学,针对舟山跨海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海量原始数据无法高效处理的现状,他创造性地提出“自动初步处理”与“人工专业分析”的“两步论”方法,并开发出对应的数据分析软件,程序源代码近3万行,彻底解决了健康监测系统海量原始数据缺乏实用有效分析工具的状况。

       “白手起家” 科研创新 填补省内空白

       浙江是桥梁大省,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桥梁工程结构实验室,像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样的世界级工程,所有的结构试验,没有一项是在浙江完成的……这是当时浙江桥梁工程领域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2009年,作为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工程——青山湖科技城奠基建设,省交科院作为首批入驻科研院所之一,承担建设浙江省现代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基地重任。其中,桥梁维护与安全技术实验室便是重中之中,建设重任自然落在了海归博士田浩的肩上。

       田浩虽曾留学美国,接触过国外先进的实验室,但要建设一个完整的大型实验室,他也是头一次,加之国内没有类似经验借鉴,他只能和团队一起“白手起家”。

       从画图纸到建模型再到最后的落地建设,他带领着团队磨合、修正每一个环节。“光是图纸阶段,成型的大样就改了七八次,小样的修改次数已没法计算。”谈到实验室的建设过程,田浩很是感慨,国内的情况和国外不尽相同,很多国外实验室行得通的方式在这儿却行不通了,他只能转换思路,查文献找资料,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调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借鉴美国里海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同济大学、江苏交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基础上,并结合浙江实际需求,田浩设计建造了全长90米的反力台座,这在全国同类实验室中位居首位。实验室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整体规模在整个华东地区交通运输行业位居第一,填补了浙江交通运输行业缺少大型结构实验室的空白。

       截至2016年9月底,实验室已经开展各类大型结构试验7项,其中对外承接4项,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委托测试项目等多方面的试验项目。

       不忘初心 带领团队继续追逐“桥梁梦”

       田浩出身土木世家,母亲和两个舅舅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他打趣地说:“小时候家里到处都是图纸,人家看漫画,我就看图纸。”就是这样的环境,让“桥梁工程”这个梦想在小田浩的心里萌了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小芽在他的心里越长越大,他对桥梁工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正是因为热爱,才能不变初心。从本科到如今工作的16年,他始终坚持着他的“桥梁工程”梦。

       在追梦的路上,永远少不了志同道合的伙伴。2013年3月,通过田浩的艰苦努力,省交科院与同济大学正式合作组建浙江第一个桥梁维护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4月,省交通运输厅正式批复“海洋环境长大桥梁安全维护关键技术创新团队”成立,这也是全省交通系统首个科技创新团队。

       作为领头人,田浩不但带领大家真枪真刀地干,而且始终坚持以协同攻关的精神与重大技术成果作为团队发展的核心支撑。由此,以田浩为主开发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桥梁退化过程自动化分析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中小跨径混凝土梁式桥结构监测系统在丽水鹤城临江特大桥成功应用。

       未来,他将继续带着他的团队奔跑在追梦的路上,并要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持续的“发光散热”。

 
编辑:楼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